分享

让表扬更有力量

市场经济网
作者:纪伦
2025-04-09 0.39w

奖励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手段,它不仅是育人的工具,更是展现教育智慧与情怀的重要方式。近期,两所学校的案例引发了人们对奖励机制的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奖励既科学又有效?

一所学校的做法体现了对"学习态度"的关注。成都某中学曾设立"学霸就餐区"以表彰月考单科第一、班级第一及进步显著的学生。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虽然初衷良好,但也引发了关于学生之间是否会因此产生隔阂以及是否会导致过度竞争的担忧。后来,学校发布公告宣布整改并取消这一做法,这体现了育人理念上的反思:奖励机制的设计需要兼顾先进与平衡,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鼓励与尊重。

另一所学校的做法则展现了对"品德培养"的重视。在宁夏银川发生地震时,一名高中生在撤离过程中发现有同学行动不便,毅然返回将同学背出教室。学校授予他荣誉称号并减免学费,以此褒扬这种善举精神。这不仅肯定了学生的高尚品质,也激励更多学生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注重道德修养。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看似简单的奖励背后其实意义重大。奖励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手段和载体。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引导学生带着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进步、积极改变、健康成长,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为何要设立奖励"。奖励背后反映的是学校对"优秀标准"的认知以及价值取向的判断。不同的奖励方式会释放出不同的评价导向:巧妙设计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团队精神的奖励能够培养尊重集体和他人的心态;而对于学业成就的认可则能鼓励更多学生克服困难、追求卓越。许多人在求学期间获得的荣誉往往成为一生珍藏的记忆,每一份表彰都如同一朵"会说话的小红花",向学生传递着真善美与勤奋进取的价值观。

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学校采用了更具创新性的奖励方式:有的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暂时落后但持续努力的学生;有的不仅奖励比赛中的优胜者,也表彰积极参与过程的学生。这些做法都超越了单纯的胜负观念,将关注点放在拼搏精神和团队协作上。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学生的价值认知和行为判断得到了正确引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人生目标、勇敢面对挑战。

此外,在实施奖励机制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家校协同育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共同营造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品德培养的教育氛围。只有当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达成一致时,才能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期待每一名学生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荣誉之花",在自信中健康成长,在激励中不断进步。让每一朵"会说话的小红花"都成为点亮他们人生道路的明灯。

力量 表扬
声明:市场经济网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举报邮箱:scdzw_ju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