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传来好消息:今年首批人工孵化的两只朱鹮幼鸟顺利诞生。
这两只朱鹮宝宝分别名为“青青”和“呦呦”,于4月4日和5日在人工繁育中心破壳而出。它们的体重分别为54.1克和56.4克,均符合正常幼雏的标准。“目前两只小家伙状态良好,食欲旺盛。”工作人员李英介绍,“我们为它们准备了特别的营养餐,每天喂食四次,夜间也安排了一次喂养,确保它们能够健康成长。”
每年三月至六月是朱鹮的主要繁育期。今年,人工繁育中心共有七枚朱鹮卵进入孵化阶段。其中,编号为C24和C45的两只亲鸟共产下了四枚卵,并在3月8日开始产卵,成为今年最早完成产卵的朱鹮。
“青青”与“呦呦”名字的由来颇具匠心。“大宝”‘青青’出生于清明节当天,寓意着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而‘呦呦’这个名字则源自《诗经·小雅》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诗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人工繁育中心主任高洁介绍。
朱鹮的人工孵化是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的繁殖率。据高洁介绍,目前保护区已有21对朱鹮成功产卵,预计今年将有约50只新生命诞生。
自1992年人工孵化工作启动以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功繁育了400多只朱鹮,并向国内外输送了300多只优质种源。这些努力为朱鹮这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保护与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